激戰搶修2小時——九八五五分公司搶(qiang)修(xiu)側記
“已經停產7天了,好(hao)不(bu)容易今(jin)天恢復生產,怎么就停電了呢(ni)?”
“完(wan)了(le)(le),我們今(jin)天中班產(chan)量又(you)不消(xiao)了(le)(le),這個月的生活費又(you)要吃緊了(le)(le)。”……幾名職工你一言我一語議論開來。
這是筆者3月30日晚上6:50分在九八五五生產分公司見到的情景。與此同時,機修車間副主任孫健、電工鄧萬華趕赴高壓配電房,高溫車間副主任龍文深,電工趙建新自發的騎著摩托車也來了,大家分頭仔細檢查各柜及室外進線端子。
“總(zong)柜跳閘(zha),但未受損,外(wai)線出問題了”,經過初步判斷和簡單分工后,分頭沿生(sheng)活區(qu)、水泵房(fang)、青巖變電(dian)站沿線檢(jian)查。而此時,天已經漸(jian)漸(jian)黑了下來。
“是(shi)這里,是(shi)這里,我聽到(dao)砰的一(yi)聲(sheng),頓(dun)時,一(yi)團火花冒了起來。”一(yi)名(ming)退休職工(gong)告訴鄧(deng)萬(wan)華。
“老(lao)加油站旁清溪路施工機械(xie)引(yin)起短路造成的。”早(zao)班休息(xi)的職工楊波、黃文發邊說邊領著(zhu)電工來到了事發地點。
原來,橫跨清溪路通往水泵房的10千伏高壓線被施工單位重型挖掘機觸碰到后,導致短路,一相已有三根燒斷,另一相已有二根燒斷。
該趟線離地面二十余米高,加之天已全黑,搶修成了最大的難題。施工方提出,明天一早修。自發而來的十多名職工家屬回應道:“不行,這樣會影響我們早班生產,咱們現在銷售比較好,庫房里沒貨,用戶在等著要呢”,“我們生產的是高危產品,今晚不來電,會有重大安全隱患”,“少生產一噸,我們就少了收入,要賠償我們單位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。”
僵持下去不是辦法。“先搶修恢復供電,保障生產和安全。”趕赴現場的分公司領導當機立斷,立即確定搶修方案,迅速做出安排部署。一時間,準備(bei)搶修材料、找來應急燈、協調供電局,有條不紊、各(ge)司其(qi)責。
可是,最大的難題罷在了面前,受損線路架線高,梯子夠不著,又沒有專用登高設備,怎么辦?正當大伙納悶時,人群中傳出了聲音,“將挖掘機調過來,人站在上面就可施工了。”然而,挖掘機料斗是朝下的,不能轉過來呀!人要站在20多米的高空施工,那多危險!正當大伙猶豫時,一名已經頭戴安全帽,穿好工作服的職工站了出來,對現場的負責人主動請纓,“讓我上嗎?”“胡真林,你不是住花溪嗎,怎么也來了?”一旁的車間領導問到,“哦,我聽他們說廠里停電了,影響生產,心里慌,坐不住啊!”邊說邊將安全繩系在挖掘機上,爬上了挖掘機斗背,頓時,十多支手電筒光照向了夜空,漆黑的夜晚如白晝一般。隨著挖掘機斗背的升高,大伙的心也緊張得“砰砰”響,都在叮囑注意安全。
乍暖還寒的時節,晚上冷得跟冬天似的。站在高空中作業,手里拿的、腳上踩的都是鐵家伙,寒冷時刻侵襲著他。手酸了,腳木了,呼出的口氣仿佛也變成了“白霧”,但為了盡快恢復供電,不影響生產,胡真林沒有叫苦喊冷,沒有要求換人,繼續堅持用力擰動扳手,加固線夾。
嘀嗒嘀嗒,三十分鐘過去了、一小時過去了……胡真林,這位嫻熟的電工師傅終于將受損的兩處用φ50線重新綁接加固連接了起來。
晚上8:50分,經過2小時的緊張搶修,終于推閘送電,車間又恢復了生產,片區迎來了光明,大伙的情緒也被點亮,如釋重負的笑了。
“作為電工,我的首要任(ren)務就(jiu)是讓公司(si)早(zao)點來電,不要影響(xiang)車間生產。”胡真林樸實地說。
一粒砂中看世界,一滴水中觀人生。正是從胡真林、鄧萬華等這些普通勞動者身上,我們看到了“愛廠如家、視廠如命、愛崗盡責”的無私奉獻情懷。
(搶修中的電工胡真林)